口腔材料發展趨勢
2016-12-02 瀏覽361871 次
在國家科技政策和計劃資助下,我國口腔醫用材料已取得了長足進步,口腔醫用材料目前在醫學領域的應用和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金屬和陶瓷等高分子材料(包括種植牙、義齒、3D打印、口腔修復等)
公元前5000年,人類首次使用黃金修復失牙,中國和埃及在公元前2500年開始使用假牙、假手等人工假體。在近代,最先應用于臨床實踐的金屬材料是金、銀、鉑等貴重金屬,從1588年使用黃金修復顎骨到20世紀90年代以后,科學家借助于生物技術和基因工程的發展,由無生物存活性材料擴展到具有生物學功能的材料領域,生物醫用材料的應用和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時期。
現有的人工齒材料主要以各種陶瓷類材料為主,因為陶瓷類材料可以做到相對的美觀而且具有較高的強度。金屬牙冠具有較好的強度,而且也有較高的任性不像陶瓷材料一樣易碎。但是因為本身的美觀問題,經常不全部使用,而是用于和陶瓷材料進行混合使用,是用金屬材料作為內嵌物外部使用陶瓷材料包裹內獲得較好的性能并同時保證美觀性。
在3D打印技術方面,突破性的進展還是比較多的。新加坡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3D打印的支架,這種支架能夠生長出骨頭,并可以用于患者牙齒被拔掉之后放置的牙科植入物。據稱,這能夠消除進行痛苦的骨移植的需要,因為以前使用的骨頭往往是取自患者身體的其它部位。
近年來,在北京“即刻用”種植牙技術備受矚目,這項由德國海德堡大學路易斯博士于1998年研發,2003年進入臨床應用,自2014年引進北京以來,由于“即拔、即種、即用”的技術特點,一般10-30分鐘就能種出一口好牙,一下獲得無數市民關注。過去的種植牙手術一般要3-6個月,主要是拔牙之后,要等傷口恢復才能做種植,并且,種植手術需要翻瓣、打孔、縫合、拆線等步驟,而且前后要做兩次手術。所以,一直以來各國牙科專家都在為如何更快、更好做種植牙而努力。于是便有了“即刻種植”技術,即刻種植牙是針對牙齒缺失的情況下馬上種植牙的技術,由于采取在患者新鮮的拔牙創口立即植入種植體,而不需等待4-6月創傷修復后才種植,所以即刻種植的方法能縮短療程,降低費用,防止牙槽骨吸收。
種植牙在臨床上已使用超過30年之久,由于植體材料、手術技術等進步,使得人工植牙的成功率不斷提升,目前已成為牙科醫療中,相當成熟且效果穩定的一種缺失牙修復方式。
雖然新技術和前沿研究正在取得重大的進展,但是由于技術及其他原因,傳統材料至少仍將是未來20-30年內生物醫學工程產業的基礎和臨床應用的重要材料。傳統生物醫用材料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改進和提高,亦是當代生物醫用材料發展的另一個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