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 華西“夏洛克”憑咬痕追兇,厲害了word教授!
2017-01-09 瀏覽123207 次
Uber司機凌晨被殺,唯一線索是手臂上的咬痕,完美的正畸技術,幾乎抹殺掉兇手牙齒所有的生理特征,西部首席口腔法醫陳新民教授面臨挑戰。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口腔法醫學教研室主任陳新民教授說,這是他口腔法醫生涯中破得最為艱辛的案子,也是第一個讓他在無形中與同行“交手”的案子,近乎完美的正畸技術,幾乎將兇手牙齒上的生理特征抹殺殆盡,差點讓他脫罪。
2015年年底的一天,公安機關接到報案,在成都東三環外田坎下的水溝里,發現一具無名男尸,公安機關通過天網回放當晚現場,發現死者是一名Uber司機,凌晨從市區拉著一名年輕男子行駛到此處時遇害。三天后,警方在一百多公里外的一個茶樓里將犯罪嫌疑人抓獲,受害者的小車一并找到,然而,此時所有的線索都已無法確認,只有死者左上臂的一個O型(圓形)咬痕是唯一犯罪證據,嫌疑人抵死狡辯,咬痕成為唯一突破口。
為了確認這個咬痕和犯罪嫌疑人之間的關系,成都警方在公安部、公安大學等地四處尋找咬痕專家,但得到的答復都是“沒有確切把握”。幾經輾轉,專案組終于得到一條線索:從成都市公安局一個曾經與華西口腔醫院有過三年咬痕課題研究的警官那里,得知華西口腔醫院口腔法醫學教研室主任陳新民教授對咬痕頗有研究,于是,這個幾乎在國內法醫界轉了一圈的案子,在案發一個月后交到了陳新民教授手里。
“咬痕是罪犯牙齒留下的痕跡,每個人的齒痕就像指紋一樣,都有獨一無二的生理特征,齒痕和指紋一樣,都是法醫破案的關鍵證據之一,而齒痕可以比指紋保存得更長久。”陳新民說:“只要有牙齒,哪怕是變成了化石都可以做鑒定,每個人有32顆牙齒,每顆牙齒都有自己的特征,齒痕是終身不變的牙特征。”專案組找到陳新民教授,一個4人組成的法醫破案小組很快誕生,這支破案小組由陳新民教授指揮,他的研究生賈文遠做助手,護士陳小麗和公安局的一個法醫協助他。
“Uber司機被殺案”是賈文遠參加偵破的第一個案子,雖然時隔一年整了,但回憶起當時的情形,賈文遠依然難掩興奮:那時我在修復科實習快一年了,每天給病人取牙模,總感覺千篇一律,“那天下午,突然接到老師電話,讓我加入到破案小組給他當助手,特別激動。”賈文遠告訴記者:“早就聽說老師很神奇,能夠憑咬痕破案,從沒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加入到其中。”到破案小組第二天,陳新民就帶著賈文遠和陳小麗先到殯儀館,準備從遇害司機左臂內側取下咬痕模型,因為時間隔得太久,咬痕已經部分消失,師生三人仔細辨認,終于取下冰凍咬痕的模型;隨后又趕到看守所準備取犯罪嫌疑人的牙模,這需要法醫將手伸進犯罪嫌疑人嘴里,擔任這項任務的賈文遠有點發慌了:“他已經殺過一個人了,也不會在意再帶走我一雙手,把手伸進他嘴里,萬一給我咬斷了怎么辦?”陳新民看出了學生眼里的惶恐,果斷自己冒險,伸手進犯罪嫌疑人嘴里取下牙齒模型。
“本來齒痕是很有特征性的罪證,卻赫然發現,犯罪嫌疑人小時候做過牙齒正畸,他牙齒的個性化特征幾乎沒有。”當天晚上,陳新民帶著賈文遠和陳小麗開始挑燈夜戰,將犯罪嫌疑人的牙列模型與受害人身上的咬痕一顆一顆比對,從細微的個性化特征分析牙列,再從牙列特征找出牙齒的特征,每顆牙齒比對6、7次之后,再計算10余次,“犯罪嫌疑人的牙齒正畸做得太好了,牙列相當標準,好多做過正過牙的人都沒得這么標準。”正畸科同行們高超的技術,給陳新民帶來不小的難度,苦苦尋找了一個通宵,終于發現牙模和咬痕模型上:右上二門牙似乎不規整,向近中扭轉15度向面部中縫(鼻梁方向)。犯罪嫌疑人牙模上的兩大特征與被害人身上的咬痕相吻合,再經過周密的計算,幾天后,陳新民教授做出了咬痕對比認定:由咬痕推斷,犯罪嫌疑人和真正的罪犯之間的誤差率在十萬分之八以下,由此推斷,此疑犯牙列就是造成死者身上咬痕的可能性極大。
一周后,專案小組傳來消息,抵死頑抗的犯罪嫌疑人認罪,交代了犯罪經過,在車上,被害司機與犯罪嫌疑人發生了劇烈搏斗,2人都是29歲左右身強力壯的小伙子,Uber司機開始占了上風,用左胳臂死死勒住犯罪嫌疑人的脖子,情急之下,犯罪嫌疑人張嘴一口咬在受害人的左臂上,趁他吃痛松手之際殺害了他。
案子雖然成功破了,但留給陳新民教授新的思考:現在由于正牙相當普遍,很多人的牙列都非常整齊,人們牙齒的個性化特征在逐漸消失,“以前以為牙齒的生理特征終身不變,現在這個格局被改變了,口腔法醫面臨新的挑戰。”
文章來自網絡,感謝作者的分享,如涉及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在48h內處理。
圖片來源:網絡